改善土壤,讓蔬菜根系更有活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目前,我國每年化肥利用率平均僅為30%,氮肥的利用率為30%~50%,磷肥的利用率為10%~15%,鉀肥的利用率為40%~70%。導致化肥利用率偏低的原因很多,但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合理,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一般的田地種植蔬菜時間過長,特別是大棚蔬菜種植超過3年的,由于年年施過多的氮肥、復合肥等,有機肥和農家肥施量過少,土壤當中的氮磷鉀不能被有效吸收,就會轉化為無機鹽,鹽在土壤中積累過多時,易造成土壤板結。土壤板結導致透氣性差、透水性差,使土質變劣,蔬菜和其他農作物的根呼吸就會不暢,對蔬菜或其他農作物的生長非常不利,蔬菜的生長抗性就會降低,當天氣突變時,不能忍受長時間陰冷,因而會導致大面積減產。因此,蔬菜要提高抗逆性,就要培育健壯的根系,而土壤的透氣性決定蔬菜根系是否健壯。只有透氣性好、氧氣充足的土壤,根系才能充分呼吸,根系吸收能力才強,才會產生較多的能量,長出壯果。只有提高蔬菜的抗逆性,產量才能增加。
一、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質量分數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團粒結構的主體成分,土壤團粒結構不足就會導致土壤板結,腐殖質是土壤團粒的主要成分。腐殖質包括粉碎的花生殼、稻殼、玉米秸、禽畜糞便等。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的是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當土壤板結后,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數量明顯減少,所以改良土壤板結,除施入有機質外,還要補充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只有這樣,土壤才會疏松、透氣性好,作物產量才高。因此,增施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對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將大水漫灌改為滴灌,合理澆水
一般的溝灌、畦灌等對土壤侵蝕、壓實具有很強的作用。土壤吸收水的能力大大減少,土壤的團粒結構被破壞,土壤保水保肥性降低。大棚蔬菜大棚內生長,蔬菜換茬后,土壤無法進行中耕和深耕,土壤板結無法被打破;蔬菜生長期,又覆蓋著地膜,也無法進行中耕松土,土壤板結還是無法打破。滴灌和大水漫灌不同,它慢慢地浸潤土壤,對土壤的影響很小,使用滴灌的棚內土壤更加疏松,透氣性更好。如果采取大水漫灌,土壤無法全部吸收,對土壤具有壓實作用。土壤中的養分還會隨著多余的水向地下滲透,多余的水會造成大棚內水含量過多,濕度過大,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
三、重施生物菌肥,提高微生物活動
由于長時間的連續種植,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越來越多,有害微生物就會擠占有益微生物的活動空間,有益微生物就會減少,根部容易發生病害,使蔬菜不能正常生長或生長過程當中突然死亡。很多大棚在土壤板結后,施入有機物,然后施入生物菌肥,有利于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透氣性,在有益微生物分解腐殖質的時候,既增加了土壤團粒結構,又繁殖了有益微生物。一方面,疏松了土壤;另一方面,在分解土壤中的腐殖質時,又固定了營養物質,同時也會產生一些物質促進根系生長。因此,必須施入生物菌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數量,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在數量上占據優勢。目前,市場上有益微生物(菌肥)的品種很多,有激抗菌968、有益菌疊加的ETS菌、綠亨底肥超能量生物菌肥、沃·地龍蚯蚓蛋白微生物菌劑等。多施生理活性物質,增施有機肥,能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微生物活動的結果除了增加土壤中的礦物質營養和腐殖質以外,還能產生多種維生素、生長素、抗生素等,具有促進根系發育、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質、抑制有害菌生長的作用。
四、中耕曬田
在蔬菜生長不需要大棚的季節,利用蔬菜生長的間隔期,可以除去大棚,用旋耕機對田地進行中耕,在中耕之前,要施入腐殖質,旋耕之后要進行曬田。曬田的作用:一是可以殺死部分有害微生物;二是可以讓土壤中的部分微量稀有元素翻到地表、得到氧化;三是可以讓土壤中的硫化氫、甲烷等有害氣體釋放,增加耕層中氧氣的含量;四是可以讓地表以上的部分雜草埋在地下,起到除草的作用;五是可以讓害蟲斷了食物,起到殺死害蟲的作用。
五、實施測土配方施肥
根據土壤測試結果、田間試驗、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特點和農業生產的要求,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實施測土配方施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