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杜仲不同“發汗”加工方法制品中綠原酸含量的比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比較杜仲不同“發汗”方法制品中綠原酸的含量,為建立杜仲合理化產地加工標準體系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綠原酸含量。結果:與生品比較:傳統“發汗”品和其他“發汗”品中綠原酸含量顯著降低(P﹤0.01);與傳統“發汗”品比較,其他“發汗”品對綠原酸含量的影響均具顯著性差異(P﹤0.01),以60℃烘至半干后“發汗”品最高,煮后“發汗”品最低。結論:采用適宜的其他“發汗”方法較傳統“發汗”方法雖能提高杜仲制品中綠原酸含量,但含量遠低于生品;如臨床應用以綠原酸藥理作用為主時,建議不采用“發汗”加工方法制品。
  【關鍵詞】杜仲;發汗;綠原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譜法
  【中圖分類號】R28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1-0028-03
  杜仲藥材由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新鮮樹皮加工制備而成,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和安胎的功能,主治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眩暈,妊娠漏血和胎動不安等癥狀,我國西南部和長江中上游等地區為其主產地[1]。文獻資料表明,其所含綠原酸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降血壓、調血脂、抗疲勞、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利膽和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等廣泛的藥理作用[2-3],是杜仲廣泛生物活性的重要物質基礎。
  產地加工是保證藥材質量和增強療效的重要技術手段?!鞍l汗”作為杜仲的一種特殊加工方法,在歷版《中國藥典》均有記載,其方法的科學性在以降壓作用或降壓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作為評價指標的研究報道中得到驗證[4-5]。本試驗以杜仲綠原酸為評價指標,對其生品、傳統“發汗”方法制品和其他“發汗”方法制品中綠原酸量進行測定和比較,以明確基于杜仲綠原酸生物活性的適宜產地加工方法,為指導其產地加工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儀器與材料
  1.1儀器Agilent1260InfinityII型液相色譜系統(北京安捷倫公司);AS10200A型超聲波清洗機(杭州匯爾公司);DHG-9240A型真空干燥箱(上海金山公司);METTLER-AE240型電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1.2材料杜仲新鮮樹皮(樣品編號:180518)由都勻市小圍寨鎮杜仲種植園提供,生長期均在15年以上,經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系中藥教研室李香副教授鑒定為杜仲科植物EucommiaulmoidesOliv.的樹皮。綠原酸標準品(批號:110753-201716,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方法與結果
  2.1樣品的制備
  2.1.1生品(A1)將新鮮樹皮刮去粗皮,曬干后密封儲存。
  2.1.2傳統“發汗”品(A2)取新鮮樹皮刮去粗皮,將樹皮內表面兩兩相對層層疊放,蓋上稻草,使其“發汗”,至內表面紫褐色時,取出曬干后密封儲存。
  2.1.3陰至半干后“發汗”品(A3)將新鮮樹皮刮去粗皮,于陰涼通風處晾至半干后(3d),將樹皮內表面兩兩相對層層疊放,蓋上稻草,使其“發汗”,至內表面紫褐色時,取出曬干后密封儲存。
  2.1.4曬至半干后“發汗”品(A4)將新鮮樹皮刮去粗皮,曬至半干后(8h),將樹皮內表面兩兩相對層層疊放,蓋上稻草,使其“發汗”,至內表面紫褐色時,取出曬干后密封儲存。
  2.1.5[JP2]烘至半干后“發汗”品(A5)將新鮮樹皮刮去粗皮,于烘箱中60℃(2h)烘至半干后,將樹皮內表面兩兩相對層層疊放,蓋上稻草,使其“發汗”,至內表面紫褐色時,取出曬干后密封儲存。[JP]2.1.6煮后“發汗”品(A6)將新鮮樹皮刮去粗皮,于沸水中煮10min后,撈出,將樹皮內表面兩兩相對層層疊放,蓋上稻草,使其“發汗”,至內表面紫褐色時,取出曬干后密封儲存。
  2.1.7蒸后“發汗”品(A7)將新鮮樹皮刮去粗皮,于籠屜內隔水蒸10min(按“圓氣”后計)后,取出,將樹皮內表面兩兩相對層層疊放,蓋上稻草,使其“發汗”,至內表面紫褐色時,取出曬干后密封儲存。
  2.2綠原酸的測定
  2.2.1[JP2]色譜條件色譜柱:DiamonsilC18柱(5μm,250mm×4.6mm);流動相甲醇-1%醋酸水溶液(17:83);檢測波長:237nm;柱溫:25℃;流速:1.0mL/min;進樣量:20μL。色譜圖見圖1。[JP]
  2.2.2供試品溶液的制備[6]取各樣品杜仲藥材約3g,剪成碎片后揉成絮狀,精密稱取1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0%甲醇50mL,稱定質量,超聲提取60min后放冷至室溫,用20%甲醇補足減失質量,搖勻,0.45μm微孔濾膜濾過,即得供試品溶液。按上操作,各樣品均制備3份供試品溶液,冷藏備用。
  2.2.3標準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綠原酸標準品一定量,加流動相定容至10mL容量瓶,搖勻后即得0.995mg·mL-1標準品溶液。
  2.2.4標準曲線的制備精密移取綠原酸標準品溶液不同體積分數,按“2.2.1”色譜條件測定,以進樣量(X)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作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為:Y=44.9310X+6.3067,r=0.9999。綠原酸在0.995~19.9μ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2.5方法學考察取標準品溶液10μL,按“2.2.1”項下方法,連續測定6次吸光度,峰面積的RSD值為1.63%,說明測量儀器的精密度較高。取標準品溶液10μL,按“2.2.1”項下方法,分別在0、0.5、1、1.5、2、3h測定吸光度,峰面積的RSD值為3.58%,說明綠原酸在3h內測定的穩定性良好。取A2樣品5份,按“2.2.2”項制備供試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10μL,按“2.2.1”項下方法測定,峰面積的RSD值為3.06%,說明方法的重現性良好。取已知含綠原酸量的A2樣品5份,加入適量標準品,按“2.2.2”項制備供試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10μL,按“2.2.1”項下方法測定,綠原酸平均回收率為97.67%,RSD值為2.27%,說明該方法的可行性較高。   2.2.6含量測定精密移取各樣品提取所得供試品溶液20μL,按“2.2.1”項下方法操作并計算綠原酸質量分數,結果見表1。
  2.3結果分析
  2.3.1與生品(A1)比較傳統“發汗”品(A2)和其他“發汗”品(A3-A7)對綠原酸含量的影響均具極顯著性差異(P﹤0.01),降低明顯,尤以煮后“發汗”品(A6)和蒸后“發汗”品(A7)為甚。究其原因,主要與綠原酸的性質有關:一是熱敏性,高溫下綠原酸的化學結構極易被破壞,因而煮后“發汗”品和蒸后“發汗”品含量極低;二是水解和分子內酯基遷移的異構現象,“發汗”加工時因采用覆蓋物,導致水分氣化速率慢,散失較少,綠原酸發生水解和分子內酯基遷移的異構現象可能性增大,因而含量降低。該試驗結果驗明,采用“發汗”加工方法不能提升杜仲生品綠原酸的含量。
  2.3.2與傳統“發汗”品(A2)比較其他“發汗”品(A3-A7)對綠原酸含量的影響均具極顯著性差異(P﹤0.01)。陰至半干后“發汗”品(A3)、曬至半干后“發汗”品(A4)和烘至半干后“發汗”品(A5)綠原酸含量依次顯著增高;煮后“發汗”品(A6)和蒸后“發汗”品(A7)綠原酸含量顯著降低。依次增高的原因是通過采用適當干燥方法使“發汗”藥材部分水分散失,減少了綠原酸發生水解和分子內酯基遷移的異構現象可能性,三種方法中以烘至半干后“發汗”水分散失最快。該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其他“發汗”加工方法提升傳統“發汗”加工方法制品中綠原酸含量具有差異化。
  3討論
  “發汗”是杜仲的一種傳統產地加工方法,對增強杜仲療效和提升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在杜仲用于降壓的應用中得到驗證。但杜仲作為一種常用中藥材,生物活性廣泛,產生活性的物質基礎眾多,除降壓物質木質素類(主要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外,亦含環烯醚萜類、苯丙素類、黃酮類、綠原酸類、杜仲膠和抗真菌蛋白等,具有增強免疫力、降血糖、調血脂、保肝利膽、利尿、保護神經細胞、調節骨代謝、補肝護腎、安胎等生物活性[2],傳統“發汗”加工方法對上述活性物質和生物活性的影響如何,是否均能增強其生物活性,目前未見相關的研究報道。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需“發汗”加工藥材的方法研究呈現多樣性變化[7-8],對提升“發汗”藥材的療效和質量意義重大,而杜仲“發汗”新方法的研究亦未見。故選用傳統“發汗”加工方法的杜仲治療除高血壓癥外其他疾病,存在一定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足的問題,因而有必要對其不同活性物質開展有針對性的“發汗”加工方法研究。
  本試驗以杜仲的活性成分綠原酸為考察指標,測定并比較杜仲生品與不同“發汗”制品中綠原酸量。結果表明,杜仲“發汗”加工制品綠原酸含量均低于生品;其他“發汗”方法制品與傳統“發汗”方法制品綠原酸含量有差異化,適宜的“發汗”方法可提高傳統“發汗”方法綠原酸的含量。該結果提示,如從綠原酸的量效關系角度評價,杜仲采用“發汗”加工方法是不科學的。考慮到“發汗”藥材的目的除提升質量和增強療效外,還有利于生物組織內部的微生物和功能酶系促發資源性化學物質的生物轉化與化學轉化;有利于改善藥材性狀,使之外觀美觀,質地致密,香氣味更為濃郁、醇厚;有助于增強或平抑藥材的某一偏性,以達到改變或緩和藥性的目的等作用,因而杜仲采用“發汗”加工方法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仍需不斷的深入研究。綜上所述,如臨床應用以杜仲綠原酸的藥理作用為主,就目前《藥典》記載的杜仲加工方法,結合現有研究的情況,建議不采用“發汗”加工方法的制品。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240.
  [2]王娟娟,秦血梅,高曉霞,等.杜仲化學成分、藥理活性和質量控制現狀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7,48(15):3228-3237.
  [3]刑麗娜,周明眉,李云,等.綠原酸及其腸道代謝產物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作用和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6):1044-1047.
  [4]王麗娜,楊美華.傳統發汗方法對杜仲降壓作用的影響[C]//中國藥學會: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2010:5160-5166.
  [5]劉金圣,吳德康,狄留慶,等.杜仲不同加工方法對其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信息,2007,14(12):39-40.
  [6]孫利偉,趙輝,蔡楠楠.正交試驗優選杜仲中綠原酸的提取工藝[J].中國藥業,2011,20(18):41-43.
  [7]劉艷,李瑋,王建科,等.綜合評分法優選川續斷產地加工方法[J].中藥材,2012,35(12):1922-1924.
  [8]胡慧玲,衛瑩芳,馬雪瑋,等.不同加工方法對厚樸主要化學成分的影響研究[J].中成藥,2011,33(5):834-837.
 ?。ㄊ崭迦掌冢?018-10-27編輯:劉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7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