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轉換到梳理,再到對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范疇包含文本中存在的目錄、圖表、表格、使用說明書、地圖、廣告等。這類內容的教學在語文書上幾乎沒有,閱讀課上涉獵也少,因此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方法指導和引領。教師也需以課內為抓手,結合課外拓展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資源,通過轉化、梳理、對照三種方式,以習之有效的作業設計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非連續性文本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136-01
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提出的閱讀要求增加了一條:“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狈沁B續性文本閱讀的范疇包含文本中存在的目錄、圖表、表格、使用說明書、地圖、廣告等。
隨著年齡的增大,小學第三學段的學生,接觸社會生活的機會越來越多。面對海量的生活信息,學生就得通過各種方式接觸生活化閱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連續性文本,如各類說明書、車站站牌表、活動宣傳海報、超市促銷廣告等。這類內容的教學在語文書上幾乎沒有,閱讀課上涉獵也少,因此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方法指導和引領。教師也需以課內為抓手,結合課外拓展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資源,以習之有效的作業設計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以句子或段落組成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一般包含數據表格、圖解文字、調查報告等材料,閱讀此類文本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評價信息,其關鍵詞為“說明、解釋、討論”。那么,我們在閱讀中就要采用圖文對照的方式,提取出兩者之間相關聯的重要信息。
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存在著非連續性文本資源,如地圖、公交站牌、火車發車時刻表、玩具說明書、廣告商標、水電費單據、調查問卷等。就連我們每天所在的教室中也有許多非連續性文本,如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值日生表、評比欄等。這些閱讀材料不是以單純的文字顯示,而是往往伴隨著圖表信息一同呈現,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讓他們習得相應的閱讀能力,從而實現“語文為生活所用”的價值意義。
1.整合學科,圖文對照
讀懂文本在小學階段,除語文以外,其他學科(如品德、科學、數學等)也會出現圖表和文字等多種材料組合而成的非連續性文本。因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加強與其他學科的合作,整合學科之間的知識點以融會貫通。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提高其思維的縝密性,培養他們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2.契合活動,創造性地設計有價值的文本
學校少先隊會定期開展紅領巾跳蚤市場義賣活動和圖書漂流活動,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繪制海報,將班級主題特色和亮點,圖文并茂地展示在宣傳海報上。
此類文本的教學方式較靈活,教學地點不一定在課堂上,也可以在文本出現的場所;教學的主體也不一定是教師,可以請家長參與;教學時間不一定是整節課,可以貫穿整個活動的始終,也可以根據文本的內容自行確定。總之,應因地、因時、因人靈活處理。
3.實踐生活,比較篩選運用文本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非連續性文本,能否正確提取其中的有價值的信息,直接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多接觸非連續性文本,通過比較、篩選、歸納、推論等閱讀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提高閱讀能力。
如有老師開設了一堂《喜迎2018,邀請外賓游南京》的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公開課。課堂伊始,老師就創設情境,讓學生為即將要到來的嘉賓選購一款南京特產龍雨花作為禮物。可是超市里琳瑯滿目的貨架上,到底該購買哪一款呢?于是教師就讓學生自主閱讀關于“雨花茶葉”的多重文本,其中包含著雨花茶的文字介紹、超市的包裝圖片、價目表、說明書頁等,通過閱讀這三款介紹南京雨花茶葉的非連續性文本,讓學生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比較它們的異同,從而找到最為合適的、性價比最高的一款推薦給來賓,作為伴手禮相送。
學生通過看價格牌、包裝袋上的說明及生產日期等資料,以圖文對照的形式,比較篩選各項信息,在綜合產品的價格、生產日期(區別陳茶和新茶)、產地、是否有英文說明(外賓是否有可讀性)等因素后,選出了最正宗的、有誠意的茶葉禮盒。這樣的比較閱讀,切實解決真實情境下的實際問題,很有意思,為學生日后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指導。
課后,學生還饒有興趣地制作了游南京的計劃方案,方案圖文并茂,充分凸顯杭州的特色。這項作業不僅提高學生作業積極性,還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得到家長們的肯定。
4.結語
綜上所述,此類作業設計不僅填補了教材中非連續性文本內容的缺失,實現了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的有效轉化,還增加了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此類多元化的實踐性作業的實用價值,以興趣帶動學習,把閱讀的視野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整合各學科內容,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多布置一些能發展學生思維、促進其能力發展的作業,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我們也要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的一切非連續性文本素材,積累生活經驗,在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從而在實際情境中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蔣德仁.國際學生評價PISA 概說[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