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釘釘智慧校園建設下的家校協同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現代化的教育背景下,我們必須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工作,這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到的事情。在這過程中,釘釘智慧校園的建設也成為教育工作者們關注的重點。這是阿里巴巴集團打造的一個平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這個平臺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工作。在這過程中,我們將對釘釘智慧校園的建設進行研究分析探討,如何進行家校協同教育。
  關鍵詞:釘釘智慧校園 家校學同教育 探究分析
  一、釘釘智慧校園的建設工作
  1.推廣平臺應用,管理團隊先行
  很多學校已經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QQ群,這些教育工作者都會利用社交軟件進行溝通交流。所以我們要想釘釘智慧校園的建設工作,首先就要從教育工作者這方面入手。學校的管理團隊要推廣這個平臺,組織教育工作者接受培訓,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布學校內部的通知,以及會議的內容相關文件等等。
  在釘釘平臺上傳輸文件,傳輸信息可以顯示“已讀和未讀的功能”,如果發現沒有閱讀,可以再次提醒??梢灾苯永枚绦呕蛘呤请娫掃M行通知。在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認可了這個釘釘平臺。學校也可以安裝一個考勤系統,通過釘釘平臺錄入指紋,進行考勤打卡,也可以遠距離的進行人臉識別。這樣也不會因為教師排隊的問題造成不便的影響,教育工作者在這過程中也會感受到科技為生活帶來的方便。[1]
  2.學校管理組織組建網絡
  手機移動終端,以及PC終端都可以建立釘釘平臺。教育工作者可以直接進入移動辦公的時代。學校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遵循學校內部的發展理念。把學校內部的教導處、校長處等多個組織聯系在一起,在這過程中,形成人員也要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進行扁平化管理。學校內部的各項政策以及各項內容可以直接傳達給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這樣也能保證學校和家長的溝通交流。[2]
  二、如何進行家校協同教育
  1.搭建家長溝通的網絡
  每個學校的教育規模不同,教職工的人數也各不相同。我們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釘釘平臺進行在線收集,獲悉家長的聯系方式。之后把這些聯系方式導入到釘釘平臺的構架中。根據不同的年級,進行信息的編排。
  而且能夠最大程度的保持私密性,只有本班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擁有家長的電話號碼,或者是個人信息,家長也可以直接通過這個平臺聯系到教育工作者獲取教育工作者的電話號碼,一旦出現了問題就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溝通交流。
  2.推進家?;ヂ?
  教育工作者可以直接通過釘釘平臺布置作業,家長也能在第一時間獲取作業的信息,如果學生出現了事故,或者是生病需要請假也可以通過這個釘釘平臺。
  例如,如果學生因病,請假,家長可以把病例表上傳拍照發送到釘釘平臺上教育工作者要把這些信息留存,以免發生意外情況。尤其是一些流行性的傳染病,及早發現也能及早的防止這些病毒的傳染。在這種情況下也能有效的控制學生逃課,曠課的情況。釘釘平臺上擁有一個大型的阿里云端,可以儲存大量的數據,每個班級每個學期都會形成大量的數據庫。這些數據庫都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以及班級管理過程中的有利信息。家長也能直接通過釘釘平臺查看學生的個人學習報告,以及檔案報告,其中涉及到了學生的上課情況,學業的完成程度,出勤情況,德育情況等等。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在一個學期或者是一個學年度,具體的學習情況。[3]
  這個平臺打破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溝通困難,能夠實現更高效更快速更安全的溝通交流,釘釘平臺上每一個人都是實名制,有誰發言,一目了然。
  一般情況下都是主課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會為通訊錄煩惱,但進入這個平臺之后家長之間不會獲取到彼此的信息,也不會出現互相干擾的情況。而且擁有了已讀和未讀的功能之后發送群聊信息,或者是文件都能夠一鍵傳輸到受眾目標,這樣能夠傳輸一些重要的信息。極大的節省了,教育工作者的時間。
  在應用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針對具體的教學情況,制定了軟件硬件的解決方案。在這個平臺上不僅能夠進行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溝通,還能進行學生和家長的溝通這實現了人性化的管理。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設釘釘智慧校園的過程中,家校協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哪一個行業,都會出現問題而溝通,協同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釘叮平臺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溝通效率,完善組織文化的建設工作,極大的解決了教育工作者的溝通問題。教育工作者也不會因為瑣事耗費大量的時間,家長也不會再被信息騷擾,這也遵循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能夠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蔣東興,陳懷楚,沈培華,王映雪.清華大學數字校園建設發展與規劃[J].試驗技術與管理(2015年增1),2015(7).
  [2]蔣東興,付小龍,袁芳,吳海燕,劉啟新.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探討[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
  [3]于瑜,劉歡,任友群.“互聯網+”校園: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雜志,2015(4).
  作者簡介
  孫桂平(1978.9—),男,大學,信息技術,一級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57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