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踝關節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患者臨床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踝關節骨折患者運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手術的安全性。方法:我院選擇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進行診治的70例踝關節骨折的患者,運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同時選擇同一時期70例踝關節骨折后運用復位外固定的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對患者的安全性。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功能評分以及總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未見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踝關節骨折的患者運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但是對患者來說有一定的風險。
  【關鍵詞】踝關節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臨床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125-02
  踝關節骨折是相對常見的一種骨折方法,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踝骨是一突起的骨頭,上面覆蓋的軟組織較少,皮下組織相對疏松,引起內踝骨折之后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導致局部皮膚缺血壞死以及破潰等癥狀出現,嚴重時甚至引起足部的血液循環出現障礙[1]。我院選擇診治的70例踝關節骨折的患者,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選擇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進行診治的70例踝關節骨折的患者,其中51例為男性,19例為女性;年齡在26~83歲,平均為438歲;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
  12方法
  121觀察組觀察組患者運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患者仰臥于手術床上,將患肢外旋,沿著內踝做一弧形切口,注意不要將伴行的神經和血管損傷,切開后探查軟組織有無嵌入關節腔內,如果有則將其分離后取出,運用巾鉗夾夾住骨折塊促進其復位,較大的骨折塊運用螺釘進行固定,較小的骨折塊用克氏針進行固定。
  122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運用復位配合外固定支架進行治療,患者平臥于檢查床上,將膝屈曲90°,使小腿三頭肌放松,旋前外展型的患者將足外翻跖屈位進行牽引,在將患足向前牽引,之后內翻背伸石膏托固定。
  13評分標準參照 Baird - Jackson 標準,其中包括踝關節的穩定性、關節疼痛、跑步能力、行走能力等,滿分為100 分,根據分數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及較差,優秀: 96~100分;良好: 91~95分;一般:81~90分;較差:0~80分;優良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 ×100%。
  14療效評價優:踝關節無腫脹現象,步態完全恢復正常,能夠自由活動;良:踝關節存在輕微的腫痛,部位完全恢復正常,活動度達到原來的3/4;可:患者活動時有輕微的疼痛感,活動度僅達到原來的1/2,步態正常,但需要定時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進行治療;差:靜息或者行走時都有疼痛的感覺,活動度僅達到原來的1/2,仍然跛行,踝關節腫脹。
  15統計學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以χ2檢驗來表示技術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功能評分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的70例患者中各項評分分別:踝關節疼痛為(3313±292),腫脹為(1436±362),踝關節功能為(3053±432),X線為(2467±386);對照組的70例患者中分別為(353±432),(1527±425),(2895±362),(2635±413);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功能評分以及總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未見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兩組患者優良率進行比較,對照組患者中,26例為優(3714%),31例為良(4429%),8例為一般(1143%),5例為較差(710%);觀察組患者中,27例為優(3857%),32例為良(4571%),7例為一般(100%),4例為較差(571%);兩組患者未見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負面情緒評分對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進行比較,對照組的70例患者中,VAS評分為(284±047)分,HAMD評分為(1838±231)分,HAMA評分為(1448±193)分,觀察組的70例患者分別為(789±108)分,(4523±593)分,(3928±431)分;觀察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踝關節的形狀比較特殊,是一種高度適配的鞍狀關節,踝穴主要為從內外踝達到脛骨端的組成,距骨與踝骨穴共同組成踝關節[2]。臨床上最常見的骨折就包括踝關節骨折,主要是由于間接性暴力導致的踝部外翻、內翻或者外旋。踝關節主要發揮身體的承重作用,當有骨折存在時主要是關節內骨折,患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劇烈疼痛,檢查踝關節時會感覺到骨摩擦音以及局限性疼痛癥狀[3]。當踝關節發生骨折時應早期進行治療,防止病情加重導致組織出現壞死,對肢體的正常功能產生影響。踝關節切口復位內固定的效果較為顯著,但是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可能會破壞骨折部位周圍的骨膜以及軟組織情況,對術后的愈合造成影響,留下一定的安全隱患。
  本文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踝關節疼痛、功能、腫脹以及X線評分均未見明顯差異,說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基本一致,但是從對患者的安全性角度來分析,對照組的三項抑郁情緒評分(284±047)分、(1838±231)分、(1448±193)分均低于觀察組(789±108)分、(4523±593)分、(3928±431)分,這就說明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給患者的心理上也帶來沉重的壓力,不利于患者的康復以及保持生活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踝關節骨折的患者運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雖然較好,但是相比按摩復位配合外固定方法治療來說,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謹慎操作。
  參考文獻
  [1]郭新軍,王鵬.旋前外旋型踝關節骨折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附160例報道)[J].現代預防醫學,2012,11(2):114-115
  [2]劉燚,嚴建軍,沈海琦,等.新型可調套式栓釘與普通螺釘治療伴踝關節骨折下脛腓聯合分離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48(12):346-347
  [3]蘆浩,姜保國,付中國,等.髖關節置換術后股骨假體周圍骨折的手術治療[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4(6):8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575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