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引領讓小學語文課堂生機勃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推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也在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引領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力求改變語文課程枯燥、缺乏活力的情況,將語文教學打造成生機勃勃的課堂。本文就新課程引領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方法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自主
引言
時代在不斷發展,教學課程也在不斷改革,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難以滿足學生發展與新課程理念的需求,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地接受新課程理念,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一、注重情境創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缺乏對語文知識的清晰認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以興趣作為自身學習知識的主要動力,一旦缺乏興趣,學生就不愿主動接觸學習語文知識,在課上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語文課堂變得沉悶無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若是將課文中的內容進行適當轉化,轉化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感,便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構建生機勃勃的語文課堂。例如,在學習《荷葉圓圓》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在多媒體上展示荷葉的圖片,展示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蜻蜓在荷葉上逗留、魚兒在荷葉下暢游等場景,為學生創設情境,用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探索課堂、學習知識,將語文課程變得生機勃勃;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模仿“荷葉圓圓的,綠綠的”這一句式造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開展合作學習,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然而,小學生知識積累的程度較淺,缺乏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很快地接收新知識,自主學習時卻難以理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蓪W生分為幾個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新知識,并相互探討、解決難以理解的知識,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交流之中獲得學習的靈感,同時組隊交流討論也能激發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四個太陽》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對小組進行引導,為什么春夏秋冬的太陽要畫成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都有哪些意義?為什么說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探索問題的答案,活躍課堂的氛圍,使語文課程變得生機勃勃,在學生解答問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學習生字生詞,小組成員相互督促,遇到陌生的字詞時相互交流學習,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三、培養閱讀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關系著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于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一味地要求學生考取好成績,忽視了對閱讀習慣的培養,課上學生缺乏自主閱讀的機會,語文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單憑語文課堂上的時間難以做到,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后,可在課堂的最后一段時間為學生講解文學名著,從符合學生年齡的童話故事講起,為學生講述《賣火柴的小女孩》《皮皮魯和魯西西》《淘氣包馬小跳》等趣味故事,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閱讀,初步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教室內,教師可將班級的一角設為圖書角,在圖書角內填充圖書,鼓勵學生每個月至少看一本書,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在學生閱讀時,教師也要注意教導學生,注意摘抄優秀的語句,引導學生積累語文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四、結語
新課程引領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并不代表教師在課上不需要做什么。作為教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應當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為學生構建一個生機勃勃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自華,徐小坤,李洲陽.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思考[J].知音勵志,2016(21)
[2]陳春艷.試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5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