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讓物理課堂更高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教師輕視物理實驗,不愿意做實驗,導致學生學到的都是“理論物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每一名物理教師都應站在時代的高度,徹底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潛下心來研究學科教學,充分發揮物理實驗在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向每節課要效益;利用課堂導言,激發學習興趣,重視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借鑒教學案例,積累成功經驗;致力于培養善于動手、勤于思考,將來敢于創業、勇于創新的有用人才,實現物理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解放思想;實驗教學;教學效果
放眼中國的教育,教育改革一波接一波,改革的勢頭也一浪高過一浪,一輪接一輪的教師培訓也抓得有板有眼??梢魂囷L生水起后,物理教學方式依然如故。根源在于一部分教師沒有徹底解放思想,思想不徹底解放,教師在行動中就會停滯不前,甚至走原來的老路。
為什么要解放思想?先前的物理教學出現了不正常的現象:教師不愿意做實驗,如果實在需要做演示,自己就在課上全權負責;看到學生在分組實驗中毛手毛腳,教師心里很焦躁,甚至放棄實驗。對教改的認識,是停留在表面上還是認識更深刻,這絕對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能回答的問題。如果認識不深刻,思想就解放不了,就會在改革中走老路。思想解放要通過行動表現出來。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開動腦筋,潛心研究教材,借鑒他人和自己過去成功的經驗,勇于創新每一節課,向每一節課要效益,使每一節課都精彩、有亮點。
一、利用課堂導言,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導言要豐富多彩、貼近生活,而且導言時間不宜過長,過長的導言會使學生神經繃得太緊,到學習后面的內容時容易出現精神疲勞,導致注意力渙散。導言有開門見山式,也有情景創設式,還有兩種方式同時兼顧式等,哪一種方式都不能在一段時間內重復使用,以免學生失去新鮮感。比如,在講授《電能》一節時,我是這樣開場的:“在上班的路上,我遇見收電費的人,他說我家欠電費了。同學們,你們交過電費嗎?你們想知道電費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嗎?”這種貼近生活的導入,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學中的許多概念和規律都是對客觀物理現象的概括和總結。某些物理概念和規律,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感知,導致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缺少連接的媒介。因此,要發揮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讓學生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實驗既是工具又是學好物理的手段。演示實驗是中學物理學科教學中最常見的方法,它把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形象化,把教師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技能展示給學生,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認識更具體。
1.巧妙設計實驗,重視過程。物理學理論是從自然界同類物理現象中概括出來的。當初的定律、規律的得出需要一定的過程,而今天學生認知這些理論也需要一個過程。否定過程的重要,而過分追求結果,就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的確,現在教師在教案的書寫上摒棄了以往的教學目標,取而代之的是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在課堂教學中仍然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一些教師覺得,能讓學生考出高分的課堂就是好課堂,因此,采用淺層式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要解放思想,發揮物理實驗的作用,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加深體驗。巧妙的設計實驗,重視過程,目的是調動學生的雙手和視覺感官。初中物理實驗更注重實驗的直觀性,只要學生自己能動手做的實驗,一定要交給學生做,以此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自制實驗器具或改進實驗器具。教材已經安排了一些演示實驗,但個別演示實驗裝置有缺陷,導致實驗現象不夠明顯。衡量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有三個重要的評價指標:(1)演示效果:演示特定內容和所花費的時間,演示是否安全、生動、直觀,演示是否成功,演示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等。比如,在《探究聲音傳播》一節,教材中的實驗是把鬧鐘放在密閉玻璃罩內,然后在鬧鐘響起的過程中,用抽氣機逐漸抽出內部的空氣,由于抽氣機在工作時發出聲音,對鬧鐘的鈴聲響度產生影響。我的改進辦法是,把手機用厚塑料袋包住,壓扁塑料袋兒,盡量排除里面的空氣,然后扎緊。再用另一部手機給塑料袋里的手機打電話,這時塑料袋里傳出十分微弱的鈴聲。緊接著我問學生,鈴聲微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鈴聲即使弱,還能聽到,又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很快回答:塑料袋癟了,沒空氣了;還能聽到是因為里面還有點空氣。這個實驗不僅證明了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也讓學生提前了解到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2)觀察體驗:是學生通過實驗產生的心理感受。教師要通過每一次演示實驗給學生帶來良好的情感體驗。如在上述的《聲音傳播》教學中,教學重點不僅放在聲音傳播與什么有關這個問題上,還拓展出聲波和電磁波的傳播有明顯區別這樣的問題。學生經歷了體驗,激發了學習熱情,保持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3)學習成果:讓學生在親歷演示實驗后獲得認識上的進步或取得一定的成績。在演示實驗中,可以不斷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引導與鼓勵學生動手、觀察和思考,逐步探究并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如在上面的實驗中,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實驗的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發現并達成教學目標。雖然演示實驗可能會讓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但卻能讓學生更好地觀察相關現象,得到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記憶。
3.利用身邊的器材制作演示實驗。比如,教學初二物理《熔點》一課,我同時做了冰水混合物和冰塊兒中摻有碎鹽的兩個對比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接近0℃(這其中受大氣壓的影響),而摻鹽的冰約在-10℃就已經熔化,熔化過程中卻還能保持這個溫度。這就使學生很快聯想到實際生活,冬季路面積雪,在雪上撒鹽能夠幫助雪在低溫下熔化。不可否認的是,未做實驗前我對熔雪劑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實驗時經過親眼目睹,我和學生的印象都很深刻,認識也更加清晰。這個實驗給了我們師生許多啟示:(1)晶體的熔點可以改變,且改變幅度會很大。(2)初中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3)應在實踐中應用和拓展知識,而不是簡單的“晾曬知識”。(4)有些物理實驗就在我們身邊,無需復雜的材料和多么高的成本,也能帶來很大的收益,何樂而不為?
三、借鑒教學案例,積累成功經驗
我們每個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教學經驗的取得不僅受個人因素影響,而且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即使已取得一些成績的教師,他們的教學之路仍然很漫長。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探索教學藝術。比如,最近幾年推出的杜郎口教學模式、衡水一中的教學模式等,這些寶貴的經驗的確推動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學校教學是一門特殊藝術,要不斷推陳出新。課堂教學這門藝術是師生共同的舞臺,輪到誰上臺表演誰就上,切忌不要成為教師的獨角戲。
而今,我國的各個行業都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作為改革的一部分,物理教學也要迎頭趕上,教師要解放思想,摒棄錯誤觀念,大膽嘗試。改革沒有失敗者,學校教學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與時俱進的思想引領下,物理教師要以實驗為突破口,向每節課要效益, 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下去,這樣才能推動物理教學全面、高質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杰好.激發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J].學校教學研究,2018,(01).
[2]黃全.淺談如何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物理,2017,(3).
[3]周至.農村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學物理,2017,(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28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