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護理干預對提高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疾病認知程度的作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全面護理干預對提高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疾病認知程度的作用。方法 116例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全面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疾病認知程度評分、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評分、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疾病認知程度評分(76.24±3.3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1.46±2.7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1.84±0.43)次/周 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32±0.83)次/周, 心絞痛持續時間(5.37±1.20)min短于對照組患者的(6.34± 1.46)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83.11±4.61)分高于對照組的(63.70±4.4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面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 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 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護理滿意度高, 臨床意義重大。
【關鍵詞】 不穩定型心絞痛;全面護理;疾病認知程度
心絞痛的發生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導致心肌缺氧、缺血, 使患者出現胸口劇烈疼痛、心悸等癥狀[1]。不穩定型心絞痛因其具有不穩定型, 更易誘發, 且持續時間較長, 若病情加重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 為了緩解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癥狀, 改善其預后,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在治療過程中應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為此, 本研究特選取11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分組后分別采用不同護理方法, 對比其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1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8例。對照組患者中女27例, 男31例;年齡45~75歲, 平均年齡(58.66±6.18)歲;病程1~2個月, 平均病程(1.66±0.34)個月。觀察組患者中女25例, 男33例;年齡46~76歲, 平均年齡(59.11±6.02)歲;病程2~3個月, 平均病程(1.72±0.43)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本研究開始實施, 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經心電圖、心動圖檢查確診為不穩定型心絞痛;②思維清晰、意識正常, 可清楚明確表達自身感受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重度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者;②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③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力衰竭者;④患有精神類疾病, 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護理, 即給予患者病情監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全面護理干預, 具體為:①加強健康宣教:給患者講解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相關知識, 讓患者了解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病原因, 日常行為對此病病情的影響, 告知患者此病的常用治療藥物及用藥后常見不良反應, 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此病;②心理護理:因不穩定型心絞痛易反復且不定期發作, 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心理負擔, 醫護人員應分析患者不良情緒的因素, 耐心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 并及時解答患者疑問, 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③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病情特點、飲食習慣等定制適宜的飲食計劃, 多食用蔬菜、水果、低熱量、高纖維、低膽固醇、低脂肪食物, 減少鹽的攝入, 合理搭配飲食, 保證營養的供應;④運動指導:根據患者身體情況為其制定適宜的運動計劃, 如慢跑、散步、太極拳等, 運動>30 min/次, 運動頻率≥3次/周, 全身肌肉放松3次/d;⑤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 護理人員應教會患者病情自我監測以及心絞痛發作時的緩解辦法, 當病情加重時應立刻到醫院就診;叮囑患者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疾病認知程度評分。在患者入院時和出院前, 分別采用自擬疾病認知調查問卷對患者疾病認知程度進行統計, 包括臨床表現、發病機制、常規治療措施、預防措施及預后等內容, 滿分100分, 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越高。②對比兩組護理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③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護理滿意度, 分數越高說明越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前后疾病認識程度評分對比 護理前, 對照組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評分(30.24±2.27)分與觀察組的(30.45± 2.30)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95, P=0.622>0.05);護理后, 觀察組疾病認知程度評分(76.24±3.3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1.46±2.7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1.061, P=0.000<0.05)。
2. 2 兩組護理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對比 護理前, 對照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6.34±2.60)次/周、持續時間(22.34±4.06)min與觀察組患者的(6.19±2.57)次/周、(22.74±4.14)min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12、0.525, P=0.755、0.600>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1.84±0.43)次/周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32±0.83)次/周, 心絞痛持續時間(5.37±1.20)min短于對照組患者的(6.34± 1.46)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911、3.909, P=0.000、0.000<0.05)。 2. 3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83.11±4.61)分高于對照組的(63.70±4.4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3.146, P=0.000<0.05)。
3 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臨床上比較多發的心內科疾病, 也是較常見的心絞痛類型。研究顯示[3],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多與內膜出血、血管收縮及血栓形成等密切相關。不穩定型心絞痛多因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引起心肌缺氧、缺血, 使患者出現胸痛、心悸等癥狀。不穩定型心絞痛病程長, 易反復發作, 在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受病情、不良情緒等影響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 若病情加重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因此, 在治療期間應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逐漸提高, 對臨床治療及護理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4]。全面護理干預通過評價患者健康問題, 滿足患者身心需要, 促進患者康復的護理模式, 特點是以患者需求為中心, 具有個性化及人性化[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疾病認知程度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而心絞痛發作頻率低于對照組, 心絞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面護理干預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護理效果較優。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多為中老年人, 大多不了解此病的發病機制, 也缺乏醫學常識, 因此部分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 影響治療效果[6]。通過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健康宣教, 讓患者正確理解疾病, 提高患者對心絞痛的疾病認知度[7];通過心理護理, 針對性的分析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 可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改善患者負面情緒;通過飲食和運動指導, 可糾正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 可提高患者抵抗力, 改善患者的身體素質[8]。在患者出院前教會患者病情自我監測以及心絞痛發作時的緩解辦法, 可以在發病時減輕患者痛苦, 并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當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減少,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后, 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認可度會增加, 治療及護理依從性也會隨之增加, 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會不斷提高, 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 全面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 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 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 護理滿意度高, 臨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0, 28(6):409-416.
[2] 李小花, 王堃. 延續性護理對老年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護理效果及不良事件預防.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12):5-7, 11.
[3] 嚴玉蘭. 優質護理模式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5, 26(8):1020-1021.
[4] 馬慧, 付新銳, 馬會清, 等. 不穩定性心絞痛介入治療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研究.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13):208-209.
[5] 閏紅衛, 龐麗, 薛惠, 等. 心理護理干預減輕心絞痛患者焦慮情緒的機制研究. 國際免疫學雜志, 2016, 39(3):234-236.
[6] 柳伊娜, 陸佩文. 優質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率及預后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6(21):2955, 2957.
[7] 李媛, 解翠, 劉紅梅, 等. 不穩定型心絞痛護理中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觀察.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12):233-234.
[8] 魏亞. 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醫藥導刊, 2016, 18(10):1056-1057, 1066.
[收稿日期:2018-1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