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有效溝通,實現和諧家校關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

  作為家長,加強與學校和老師的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有效的家校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與老師的一次通話、參加每一次家長會,或是填寫一張家校聯系單……這些看似簡單的事件,都承載著家校聯系的重任,家長對它們處理得當與否,關系著對孩子的教育成敗。家長朋友們!讓我們與學校攜起手來,共同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把家校溝通當回事
  張詠梅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和教學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边@句話很生動地闡述了家校溝通的重要性。大多數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簡單的兩點一線,家和學校就是他們世界的全部空間。因此成功的教育必是家長和老師協同進行的。
  有的家長說:老師上班忙,下班也需要自己的空間,經常和老師聯系該招人煩了;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成績不怎么樣,一跟老師了解情況就臊得慌,還是躲著點兒吧;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挺聽話,從不惹事生非,學習也過得去。還用得著和老師交流嗎?還有的家長說:老師水平有限,好多事說也白說,解決不了問題,干嘛浪費時間?
  這些想法聽起來好像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都是片面的。
  首先,幾乎所有老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目的進行工作的,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進步都是他們所樂見的。絕大多數老師都樂于與家長溝通,這樣能對孩子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同時,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們可以運用專業知識,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的優缺點及形成原因,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并在校給予配合。從幫助孩子的角度來說,家長與老師之間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關系。
  其次,老師的實踐教育經驗豐富,對孩子、對教育有著比家長更客觀、更準確的判斷,對于孩子在各年級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常見問題、個性差異有很深的了解,他們不光會將孩子放在全班、全年級來橫向比較,同時也會放在歷屆學生中進行縱向比較,因此對孩子做出的判斷通常是冷靜客觀的。因此。家長想要知道孩子在校表現及各方面的客觀評價,一定要聽得進老師的意見。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每天在校的有效時間比在家里還多,如果與老師相處融洽,孩子會身心愉悅,會增強自信心。相反,很少受到老師關注的孩子可能會較少地獲得教育機會,會有一些負面情緒得不到抒解??赡軐ζ湟簧陌l展產生影響。
  家校溝通固然重要,了解和善用交流渠道也非常關鍵。
  
  用好家校聯系本
  不少學校都有家校聯系本,它的基本功能是“作業備忘錄”,孩子用它記錄作業和老師的其它要求,家長對照它可以檢查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但是,家校聯系本的作用遠非如此,家長平時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可在本子上與老師主動交流,例如介紹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個性特點等,增強老師對孩子的了解;也可以將近期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變化以及家長的應對之策告之老師;或者是談談有什么需要老師配合去做的事情。這樣的交流讓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更加有針對性。
  
  開家長會的學問
  家長會是老師和家長難得的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可以增進了解,加深感情。但是,如何開好家長會也有學問呢!
  一、父母盡量提前安排時間,親自、準時出席家長會。在不少老師看來,這是衡量家長合格與否的一個標準。
  二、不要遲到,到場后把手機調成無聲狀態,這是家長尊敬老師的最基本的表現。
  三、提前十分鐘到會場,看看教室里的布置、孩子的座位、后面的板報、班級評比欄,從側面了解孩子的情況。
  四、準備一個專用記錄本,將家長會上有意義的內容記錄下來;當老師講話時應該認真傾聽,與之進行目光的交流與溝通。
  五、會后視情況和老師進行交流。如果老師應接不暇,可以向老師表達感謝之后先行告別,會后與老師再行溝通也不遲。
  
  電話、短信、電郵的溝通
  由于老師工作的特殊性,電話交流不好掌握時間,家長可以運用短信、電子郵件等方式交流。這種聯系方式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因此對孩子的行為、心理變化問題隨時溝通隨時解決,更有針對性。
  
  專家深層解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為什么難協作
  殷飛
  
  作為孩子成長的兩個子系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具備自身發展的界限,有效地協作是建立在清晰的界限基礎之上的。然而目前家校間卻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影響了家校協作教育。
  
  家校教育的界限不明
  不少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后,就覺得孩子的教育問題從此有了著落和責任主體。這是一種推卸教育責任的錯誤想法。主要還是因為家長不明了家庭和學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各自承擔的角色和使命。作為集體教育的學校不可能將培養孩子的工作全部包攬下來。特別是在孩子幼年和童年階段,培養孩子的中心仍然是孩子的身心發源地――父母和家庭。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關系的的界限不明導致學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互相不了解對方的教育優勢、教育功能以及教育內容。致使學校和家庭兩個教育主體,在面對作為一個整體發展個體(孩子)的時候,采取了各自為政的做法,無法形成合力,削弱了教育應有的整合力量。
  目前,很多家庭和學校已經逐步意識到協作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有意識地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有益嘗試。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在制度安排上沒有能夠形成一整套合理的家校合作體系,現有的合作只是有意識和能力的學校與家長的自發行為。
  
  家校教育協作關系模糊
  學校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育的個別化,消解學校作為集體教育的弊端,便千方百計地把家長納入學校知識教育的軌道中來,試圖讓家長成為學校教學的幫手。因此,家庭教育放棄了本來的職能而成為學校教育的承包機構,兒童因而被剝奪了多樣的發展可能性。在家庭開始逐步演變成準學校的同時,學校也在不同程度上侵占了應由家庭來完成的某些職責,承擔起照管等其他私德培育的職能。
  
  家校教育協作內容片面
  家校協作內容的片面性,表現在學校要求家庭所配合的內容,偏向于應試教育和容易考量的內容上,而那些不容易考量的知識和能力就成為家校合作的盲區。家校教育協作形式單向化
  家庭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只是單向性地接受來自學校的指令、要求和任務,而學校很少有機會能夠傾聽來自家庭的聲音。學校在合作的過程中處于強勢地位,面對鋪天蓋地的學校任務和要求,家長苦于沒有一個健康的渠道表達自己的愿望,要么簡單地接受學校指令被動地配合學校,要么采取極端的方式表示不

滿,有的甚至出現替孩子寫作業、向老師謊報孩子健康狀況為孩子爭取休息時間等現象。
  目前很多學校會通過網絡和無線通訊的方式和家庭交流,但這成了向家長布置任務的一個新增通道。不少家長發出了“手機一響心中發慌”、“手機成了孩子家庭作業的接收器”的抱怨。原有的互動式家訪由于面廣量大等原因被家長會、電話訪問以及“請家長”等經濟有效的形式所取代。
  在上述問題不能解決的情況下,當家庭和學校雙方都覺得自己做得是對的和無奈之選的時候,受傷害最深的可能就是我們的孩子了。
  
  當家校溝通遭遇危機
  韓似萍
  
  案例1:孩子不被老師重視
  期終考試女兒得了第7名,已經有兩年了,她一直是這個成績,中上而已,沒什么懸念。評選三好生的那天,女兒一回家就嘟著小嘴說老師不公平。原因是老師在班里指定了8個三好生,其中有三四個期終考試成績在她后面。我解釋說那應該是老師看重一學期的綜合表現,可她說期中時也有兩三個在她后面。她說老師經常表揚班上幾個特定的班干部,而她已經努力上課不說話、為班級做事,可她的努力老師都看不見。說著說著女兒委曲地哭了??粗⒆拥臏I眼我很難過,因為女兒紀律上的確有些散漫,成績也一直只是中上而已。但她的努力我也確實看在眼里,只是老師一直不太重視她,似乎也有一點兒成見,讓孩子很沒有信心。怎么才能讓老師多關注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呢?
  ――北京11歲女孩的媽媽
  點評:
  雖然孩子認為老師“不公平”,覺得很委屈,可是家長聽了孩子敘述后,不能一味地心疼孩子、抱怨老師,而應該主動去做兩件事:
  1 消除孩子“老師不在意她”的認知,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小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很弱,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來自于他人的評價,特別是父母與老師?,F實中,我們不能保證老師會絕對公平,但為了保護孩子的心靈,家長必須告訴或暗示孩子:老師很在意你!哪怕說幾句“善意的謊言”。有些事孩子還不能理解,家長不要讓這些事成為他們的壓力。
  2 成績名次在她之后的同學被老師“指定”為三好學生而她沒當上,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兩次,說明孩子身上一定存在學習成績以外的問題,家長應該好好去和老師溝通,了解清楚問題原因,商量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法。
  
  案例2:老師太厲害
  兒子剛上二年級。上學期一次調研考試,只考了72分。接他時班主任老師特別嚴肅地跟我說孩子成績太差了。我趕緊陪笑,說:“才一次考試,不能說明什么吧?我……”其實我是想說,我會問問原因,回家幫孩子補補。話還沒說完,就見老師臉色一沉,聲音也提高了8度:“二年級70多分您都不著急,您真是好家長!”說完居然揚長而去。一句話讓我怔在當場。第二天,聽說她在班上當著孩子譏諷了我的態度。之后我找她,想說明情況,可即使解釋了,她也一直是不冷不熱,我該怎么辦呢?
  ――山東7歲男孩的爸爸
  點評:
  這是一位缺少同理心、又不善于表達的“問題老師”。家長不必在意。教師并不個個都是圣人,有的也只不過是一個職業人。另外,不必太關注她的態度,如果她有對孩子“心罰”行為,可以去投訴她,因為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底線。至于她在班上還當著孩子譏諷了你的態度,就這件事你可以再找這位老師私下進行深入的溝通,把你的想法告訴她。
  
  案例8:孩子打架被欺負
  我家小孩是個女生,那天去接她,看見胳膊上、腿上有青腫,女兒說是又和某某男生打架了。我家小孩愛憎分明,因為一些小事,老和那個男生吵嘴?,F在他倆好像結了仇,誰都容不下誰,糟糕的是,女生力量不及男生,我女兒脾氣雖犟體格卻弱,老是吃虧的那一個。我問,老師知道打架的事嗎?女兒說,老師一般不理,理的話也是各罵一頓。小孩間打架在所難免,肯定各有各的錯誤,我本不想小題大作,但和那個男生的家長溝通也不奏效,女兒老是受傷,讓我很煩惱。怎么才能取得老師的幫助呢?
  ――湖北10歲女孩的媽媽
  點評:
  這位家長的煩惱其實是來自于并沒有和老師聯系過,只是聽了孩子觀點:老師一般不理,理的話也是各罵一頓。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可能無法理解與表述清楚老師的處理方法,或者老師還根本不知道這件事。家長應該主動去學校和老師溝通一下,商討解決辦法。
  
  家校溝通技巧
  孫琪
  
  家長與老師是一種雙向溝通,溝通得好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對解決問題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由于不懂得溝通技巧,結果造成了一些誤會。那么常用的溝通技巧有哪些呢?
  
  肯定老師的工作
  家長和老師溝通時,首先要信任老師,肯定老師的工作。有一些家長以為孩子上學付了學費,老師就應該把孩子管教好。所以在和老師溝通時,不將老師放在眼里,理所當然地提各種要求。
  我遇到過一個很厲害的家長。她的孩子被隔壁班的學生打了,家長趕過來了,二話不說地沖到校長室理論。這種越過班主任直接找校長,以強硬的姿態給學校施加壓力的情況很常見,實際上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它不但破壞溝通氛圍,影響雙方的溝通情緒,重要的是讓雙方的溝通沒辦法進行下去。
  所以,明智的家長在和老師溝通時,會將老師當作朋友看待,把溝通當作一種會心的交流。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有帶孩子的經歷,彼此的心情雙方都能理解。只要家長以真誠的態度和老師交流孩子的問題,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認真對待,解決孩子的問題的。
  
  別錯過恰當的溝通時間
  和老師溝通,這樣幾個時機比較重要:
  一是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機會相對多一點,是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好機會。二是孩子透露在學校受了委屈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老師溝通。三是老師打電話找家長反映孩子在學校搗亂、欺負同學、作業不認真等問題時,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老師談談教育孩子的方法。四是開學時,家長可以把孩子假期在家的表現告訴老師,把問題反映給老師,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老師提一些要求。五是利用節假日長時間溝通。這時往往是因為孩子所出現的問題相當復雜和嚴重。如孩子在學校犯錯屢教不改,或是出現大的情緒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家長自己又無法處理,那就需要家長和老師長時間溝通探討,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六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家長早晚接送時可以向老師反映孩子的問題。比如孩子當天感冒了,需要老師關注一下;孩子身體受傷了,需要老師幫忙……讓老師心里有數。
  選擇好溝通時機,目的是及時解決問題,同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別給孩子護短
  現在的家庭中,普遍只有一個孩子,有些家長把孩子當作一塊寶看待。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老師向家長反映,有些家長會為孩子的缺點找理由開脫,甚至把責任包攬在自己身上;有些家長則會為孩子撐腰,說:“我的孩子在家很乖,怎么可能發生這樣

的事情呢?”
  家長為什么要給自己的孩子護短呢?一是對孩子的了解不全面,有些缺點尚未發現。更主要的是怕丟面子,影響別人對自己和孩子的看法。有的是怕孩子吃虧,受委屈。
  其實,護短是教子的大忌。孩子有優點,也有缺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短”是護不住的,越護“短”就會越有短,只有正視,才利于幫助孩子改正。孩子由于知識貧乏、情緒不穩定、易沖動,在與同學相處時,不能掌握行為準則,對于該做和不該做之間的界限,難以分辨清楚,犯錯是正常的。
  如果家長為孩子護短,不正視孩子的錯誤表現和缺點,孩子的行為就會發生質變,形成不良的行為傾向,長大就不易糾正了。社會上出現的“小霸王”就是家長護短的結果。因此。家長決不能因護短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不做沒主見的家長
  老師不愿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同樣也不愿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老師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懼怕”心理,他們擔心自己說錯話,對孩子不利。他們遇到老師,總是非??隙ǖ卣f:“孩子全交給你了,該罵該打,一切由老師定?!奔议L貌似充分信任老師,但實際上放棄了做家長的權利。
  當家長跟老師說“一切聽老師的”時,往往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老師成了訓話人,家長成了毫不相干的聽眾。兩者都對對方“不以為然”。這就難免走入溝通的死胡同。作為老師會擔心學生真的出了事情,要由老師單方面承擔責任;作為家長則會失去做父母的威信,給以后的家庭教育帶來危害。
  
  切入主題,別跑題
  人與人之間溝通,特別是生意場上的溝通,最重要是雙方擺出話題,直接切入溝通主題。這樣的溝通會干脆利落,不會浪費時間,而且效果明顯。家校溝通也應該如此。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的家長,一會兒說:“孩子成績不好,真是急死人了,這孩子在家就是貪玩,不肯學習?!币粫河终f:“這孩子其它方面還好,懂事有禮貌,總能幫我們做些家務?!边€沒等我反應過來,家長又開始說孩子小時候如何如何聽話。不知道家長到底想要談孩子的哪方面問題。
  有些家長還會跟老師談生活上的事情,看似在拉近彼此的溝通距離,但實際上在偏離溝通主題,原本是帶著問題想和老師談談的,最后卻無功而返。
  
  語言幽默,緩解溝通氣氛
  有些霸道的家長,孩子被老師批評了,他們就非常氣憤地跑去找老師理論;有些不善于表達的家長,問一句答一句,使家長和老師都感到溝通很累人。所以家長和老師溝通時,盡量使自己的語言輕松幽默一些,可以讓溝通氣氛更好。
  經常性和老師溝通
  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上出現了問題,不是一次兩次溝通就能解決的。家長最好經常與老師保持聯系,比如孩子問題不大的,一個月兩次,孩子問題比較突出嚴重的,那就需要一周一次,甚至更多。經常性溝通,不僅能增進雙方的感情,而且對孩子的情況會了如指掌,便于以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是一門深奧而復雜的課程,需要家長、老師、孩子共同配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許多力量參與人的教育過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師,第三是集體,第四是孩子……如果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動有始有終,行動得像一個組織得很好的交響樂隊一樣,那么它產生的將是多么美妙動人的作品?!睖贤ㄕf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就看家長在和老師溝通時,會不會使用一些技巧,這樣就會增進了解,減少不必要的溝通誤會,獲得最大的溝通效果。
  編后:家校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懷,以及使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歡樂。在家校溝通的過程中,作為孩子的家長,您既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又是溝通學校、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梁。所以,充分發揮您的溝通智慧,協助老師了解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尊重和理解教師,密切孩子和學校、老師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767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