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千湖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它對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也具有很多不足之處。在理解校企合作內涵和重要性的基礎上,對目前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議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高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體現其專業特色、學校辦學特色和區域特色,校企合作在人才教育培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
一、校企合作的內涵
校企合作是以共同培養人才為目標,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務就是更好地為社會和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是以人力資源合作為紐帶,實現校企互利;是以物質資源共享為手段,實現校企互惠;是以技術服務為推動力,實現校企的共贏。因此,校企合作具有教育性、職業性、互利性、創新性、多樣性、文化性的特點。校企合作,能使學校更好地了解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及其發展趨勢,將不斷促進學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使職業教育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它對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校企合作有利于學校的專業建設
高職院??筛鶕a業結構調整、行業發展和合作企業的需求,加強與企業合作,及時調整專業結構,與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高職院校專業結構更趨合理,特色更加鮮明,較好地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廣東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為了培養適應服裝工業和服裝技術快速發展的服裝專業人才,圍繞市場對服裝人才需求的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教研教改計劃,組織有關人員修訂專業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大綱,增補課程教學內容,增設新課程(如《崗位專業課》等,《崗位專業課》包含多個崗位實訓模塊可供學生選擇)。積極組織集體教研教改活動,組織教師探討在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條件下的新教學方法,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公開教學示范課。以制度化地執行每兩周一次的集體教研活動,并作教研活動記錄。這樣就有利于學校專業的發展建設。
2.校企合作有利于學校就業率的提高
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根據企業需求來培養人才,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企業需要的技術,一畢業就可以直接上崗,為企業創造利潤。一方面縮短了學生的適應期;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業對畢業生培訓的資本,從而提高了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學校實驗室、實訓基地的建設發展
廣東某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實施校企合作以來,學院一直非常重視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積極籌措經費,調動各方力量,借助知名企業、校友會、兄弟院校等,建立了高等材料實驗室、服裝工藝實驗室、針織服裝實驗室、服裝打板室等多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自1987年開辦服裝專業以來,通過不斷地實踐、調研、總結、完善、更新教學內容,已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實驗實訓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各實驗實訓室分別制訂了實驗室管理章程及對外開放和培訓制度,建立了良好的運行機制。
4.校企合作有利于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
校企合作的實施要求教師不僅要講授書本理論,同時還要有很強的實驗實訓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培養出優秀的、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廣東某學院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改革,推動研究性教學;大力倡導教師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教育手段進行教學,理論實踐相結合;建立活性鏈條機制,確保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并改革和完善考核考試的方法和內容。
三、目前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1.校企合作偏離了真正的教育目的
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能型、就業型人才,但并不是只懂技能、能就業的人才,而是以技能為主的綜合素質人才。高職院校為了擴大就業,主要注重對學生技術的培訓,但忽略了對學生德育工作,造成很多畢業生“能就業、低素質”。廣東某學院很多畢業生在工作期間經常違反企業規定,甚至心理素質不強,離職現象嚴重,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2.學校校企合作的層次定位不合理
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不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一味地追求高層次,導致合作過程中很多問題出現,使合作無法有效運行,無法在合作培養人才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產學研的結合,從而促進學校與企業充分而全面的發展。廣東某學院在前期校企合作階段,沒有從實際出發,一味地上項目,自己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機制沒有跟上合作需要,導致很多合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學校校企合作沒有真正調動企業的參與積極性
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使企業在教學大綱的制訂,專業設置、課程改革和實訓等環節無法完全自主,對于符合自身需求的培養方式得不到滿足,從而對全面進行校企合作缺乏積極性。在外部條件上,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信息不夠暢通,合作資金不足,合作所需政策法規還不到位,大大限制了校企合作形式的創新。此外,在教學上,學校只是按照自己的策略來進行,缺乏與企業的合作。
四、建議性對策
針對以上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性策略。
1.加強大學德育建設,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
高職院校應該在重視實踐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同時,根據國家要求,加強對學生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思想的教育,從技能和思想兩個方面全面地培養學生。廣東的高等職業學院應該成立并加強德育部門,配備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加強德育建設,加強德育教育。
2.準確定位,平穩發展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按合作的深淺程度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學校專業方向按企業所需確定,并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建立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實習指導委員會。二是學校為企業提供咨詢、培訓等服務,建立橫向聯合體,成立董事會,形成多元投資主體;制訂切實可行的專業教學計劃,根據企業的需要進行人才培養。三是企業與學校相互滲透,學校針對企業的發展需要確定科研方向,進行成果轉化;企業主動向學校投資,建立利益共享關系,真正實現“教學―科研―開發”三位一體。廣東的高等職業學院應該按照以上三個層次,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準確定位,選擇合適的校企合作方式,層層過渡,平穩前進。
3.調動企業積極性,提高合作效率
高職院校在完成與企業合作的合同以后,不要只按照自己的想法確定培養方案,而應該與企業合作共同根據各方實際和需求來確定培養方案,還應該經常性地邀請企業骨干力量給學生講課,使雙方達到“雙贏”,這樣才能使企業注入更多的合作資金,提供更多的合作崗位。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對學校發展和學生就業具有很大的意義,但同時在培養方向、層次定位及調動企業積極性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地深入研究,從而更加完善校企合作機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龐世俊,龐少召.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驅動方式解構、問題與策略[J].職教通訊,2010(4).
[2]陶書中.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4).
[3]陳嵩.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職教論壇,2006(17).
?。?]李霄鵬.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模式的幾點建議[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3).
?。?]宋增,蔣雪梅.高職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及亟待解決的問題[J].中國成人教育,2008(10).
?。?]李志宏,王偉,李津石.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改革推動高職高專教育健康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4(1).
(作者單位 廣東省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24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