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肝癌術后復發患者中再次手術切除與介入栓塞的應用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觀察肝癌患者術后復發后,分別應用再次手術切除與介入栓塞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術后復發的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接受再次手術切除治療的為A組,應用介入栓塞治療的為B組。對比并評價不同治療方法取得的效果。結果:1)臨床生化指標方面,B組患者治療后的WBC(白細胞)水平顯著低于A組,而A組的AFP(甲胎蛋白)水平顯著低于B組,兩組相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遠期生存率方面,A組患者第1、2、3年的生存率相比于B組均明顯升高(P<0.05)。結論:對于肝癌術后復發患者,通過對其展開再次手術切除治療,可有效降低其AFP水平,實現遠期生存率的提高。但針對體質比較差的患者,建議采取介入栓塞治療。
  【關鍵詞】 肝癌;術后復發;再次手術切除;介入栓塞
  作為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常見惡性腫瘤疾病,肝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切除為主,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病灶自身出現轉移,以及腫瘤細胞殘留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有著較高的復發率[1]。對于術后復發的肝癌患者,臨床目前主要采取再次手術切除或介入栓塞的治療方法,再次手術雖然可徹底清除復發的病灶,但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介入治療雖然創傷小,但藥物可能會對正常肝細胞產生不良影響?;诖耍疚淖髡咭员驹?0例術后復發的肝癌患者為例,就其分別應用再次手術切除與介入栓塞的療效展開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70例術后復發的肝癌患者為例,入選時間為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隨機將其分為A、B組兩組,每組各35例。其中,男女分別有41例與29例;平均(62.41±4.83)歲;復發肝癌分期:28例Ⅰa期,25例Ⅰb期,13例Ⅱa期,Ⅱb期4例。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均符合復發肝癌的診斷標準,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一般資料中,兩組差異不大,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接受再次手術切除治療,首先給予患者全身麻醉與氣管插管,待麻醉起效后,對患者進行常規開腹,將復發病灶切除,切除至病灶外1cm,如果復發病灶比較大,還需將肝葉非規則切除。手術結束后,應用抗生素對患者展開抗感染治療。
  B組應用介入栓塞治療,首先經皮穿刺股動脈,將導管插入至肝臟總動脈。隨后展開動脈造影,將腫瘤供血動脈準確找出,并以超聲為引導,向患者肝臟左右動脈插入導管,接著向復發病癥處注入由60mg表阿霉素、100mg順鉑與20mL濃度為40%的碘化油共同組成的栓塞劑。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WBC(白細胞)及AFP(甲胎蛋白)水平進行觀察與記錄。此外,對患者展開為期3年的隨訪,記錄其第1、2、3年的生存率。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軟件對本研究數據展開統計學處理與分析,計數與計量方面的數據分別應用百分率(%)與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生化指標比較
  A、B兩組患者治療前的WBC與AFP水平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B組患者的WBC水平顯著低于A組,而A組的AFP水平顯著低于B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遠期生存率比較
  A組患者第1、2、3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1.4%(32/35)、51.4%(18/35)、31.4%(11/35),B組分別為51.4%(18/35)、22.9%(8/35)、14.3%(5/35),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臨床在治療肝癌患者時,主導方法依舊為手術切除。有研究表明,對于行手術治療的肝癌患者,其術后5年的復發率高達70%以上,對其長期生存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不少學者經調查得知,肝癌術后復發率較高的主要原因包括手術切除不夠徹底,患者體內還殘留腫瘤細胞[2];以及患者自身便存在轉移病灶,轉移病灶在術中受到壓迫而不斷擴散,從而導致腫瘤復發。
  對于術后復發的肝癌患者,介入栓塞與再次手術切除為臨床當前常采用的兩種治療方法。作為一種非根治性治療方法,介入栓塞可將肝癌細胞的供血動脈阻斷,且注入的化療藥物可將癌細胞殺死[3]。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此種治療方法可能出現栓塞不徹底,對周邊正常肝細胞造成不利影響等情況,且患者無法耐受再次手術。
  不少學者指出,對于術后復發肝癌患者,介入栓塞盡管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該病目前最為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依舊為手術切除[4]。本研究以本院70例肝癌術后復發患者為例展開研究,結果發現接受再次手術切除治療患者的WBC水平變化幅度不大,但AFP水平下降幅度顯著大于接受介入栓塞治療的患者(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相比于介入栓塞,再次手術切除治療可徹底切除患者肝內復發的病灶,但是介入治療可能會引起血管不完全堵塞的情況,阻斷血流的同時引起新的側支循環,這樣一來,就不能徹底殺滅腫瘤細胞,這也是介入栓塞治療不能明顯降低患者體內AFP水平的重要原因[5]。此外,對于術后肝癌復發患者,臨床一直對其遠期生存率非常關注,這也是考察治療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表明,再次手術切除患者第1、2、3年的生存率明顯高于接受介入栓塞治療的患者(P<0.05),這一結果也證實了手術方法可徹底清除患者的復發病灶,減少患者受到腫瘤細胞的影響,從而有效延長其生存期,實現治療效果的提高。
  綜上所述,通過對肝癌術后復發患者展開再次手術切除治療,可有效降低其體內AFP水平,促進遠期生存率的提高。但針對體質比較差的患者,出于安全考慮,應首選介入栓塞治療。
  參考文獻:
  [1] 金赟,李江濤.肝癌細胞侵犯微血管的臨床相關因素及分子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29(07):550-552.
  [2] 安松,林王,黎明榮,等.原發性肝細胞癌術前血清AFP的預后價值及與臨床病理因素相關性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5,30(03):189-193.
  [3] 黃錦龍,王清,于勇,等.解剖性肝切除對肝細胞癌預后的影響[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5,36(05):492-499.
  [4] 陳一博,張俊晶,孟興凱.原發性肝癌預后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5,27(02):164-166.
  [5] 朱耿隆,林志東,蘇永輝,等.術前外周血CD4+/CD8+比值對肝癌切除術后復發的預測價值[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4,20(07):486-4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2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